产品列表
+品牌电脑
+装机配件
+笔记本配件
+办公设备
+办公耗材
+数码产品
+网络产品
+电脑周边
+维修配件
联系我们
广安市广安区新蓝电脑服务中心
地 址:广安市广安区南新街9号
邮 编:638000
电 话:0826 2340079
传 真:0826 2340079
网    址:www.gaxinlan.cn
Q      Q:85450878
邮    箱:lantianaqi@163.com

显示器LCD屏、LED屏、IPS屏

三、IPS屏

IPS屏幕(In-Plane Switching,平面转换)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,俗称“Super TFT”。从名字中我们也能看出,其实IPS屏幕就是基于TFT的一种技术,其实质还是TFT屏幕。

IPS面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,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,立体排列。该技术把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行了优化,采取水平排列方式,当遇到外界压力时,分子结构向下稍微下陷,但是整体分子还呈水平状。在遇到外力时,硬屏液晶分子结构坚固性和稳定性远远优于软屏!所以不会产生画面失真和影响画面色彩,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画面效果不被损害。此外还有一种S-IPS面板属于IPS的改良型。

IPS屏幕的优势

1、响应速度快

不同于VA类面板的是,IPS硬屏技术改变了液晶分子颗粒的排列方式,采用水平转换技术,使液晶屏的反应速度更快更稳定。在处理连续性的动态画面时,水平转换的一大优势就是加快了液晶分子的偏转速度,体现在IPS硬屏其响应速度快的优势,使图像的运动轨迹更加细腻清晰,解决了令人困扰的图像拖影和抖动的问题。消费者在长时间欣赏高速运动画面时,IPS硬屏能够保证清晰、流畅和真实的效果,对眼睛的刺激明显降低,完全符合健康诉求。

2、可视角度宽

IPS硬屏面板的视角可达到178度。正面观看与不同角度观看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称为色彩扭曲率,结果表明IPS硬屏所得出的数值几乎用肉眼分辨不出来,即意味着从正面还是侧面观看画面的效果是相同的。

3、色彩还原真实

这也是IPS硬屏色彩保真特点的全面展现。IPS硬屏优异的色彩反转与亮度转换等性能,让您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,都能欣赏到色彩鲜明、饱和、自然的理想画面。

4、动态图像变现出色

IPS硬屏液晶电视能够出色的表现动态高清画面,特别适合运动图像重现,无残影和拖尾,是观看数字高清影像,特别是快速运动画面,如比赛、竞速游戏和动作电影的理想载体。由于IPS硬屏独特的水平分子结构,使其在触摸时无水纹、暗影和闪光现象,非常稳定,因而极为适合于具有触摸功能的电视和公共显示设备。

5、IPS屏幕触摸无拖影

通过对IPS屏幕优势的了解,我们可以想到,估计当初乔布斯就是看到IPS屏幕采用硬屏技术,适合作为触摸屏;可视角度广,在多人看电影或者玩赛车等重力感应控制游戏的时候,优势明显;而且响应速度快,色彩还原真实等特点,才选择了IPS作为自己产品的显示屏幕。

6、环保节电

IPS硬屏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晶显示技术,也是在节能技术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。同VA软屏相比,IPS硬屏耗电量进一步下降,比后者更为节能也更环保。IPS硬屏技术创造性的将液晶分子水平排列,减少了液晶层厚度,从而改变了液晶屏的透光率。另外,IPS硬屏采用双极驱动技术,使像素开口率提高25%。由于增大了透光率,IPS硬屏应用在液晶电视上可以降低背光灯的功率,从而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。与此同时,作为耐用消费品,IPS硬屏液晶电视理论使用寿命在7万小时以上,超出软屏液晶电视。

7、大可视角度 适合全家共享

传统的软屏液晶电视,从侧面观看时,会发生色彩飘移现象,导致画面模糊。由于IPS硬屏具有独特的分子水平转换结构,因此,上下左右都能达到178度的可视角度,任何角度的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,几乎达到了液晶显示技术的极限,基本消除了视觉上的“死角”。同时,不会像软屏那样出现色彩漂移现象,从侧面也能看到清晰的画面。据了解,目前在北京迎奥运开通的地铁5号线,采用的几乎全是IPS硬屏技术的液晶电视。

8、色彩准确 还原真实画面

作为全球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,LG Display的IPS硬屏技术受到专业人士的一致青睐,在世界上最顶级的液晶显示器上,如EIZO、NEC、APPLE等专业显示产品上,清一色使用了IPS硬屏技术液晶面板,以满足设计、印刷、航天等行业专业人士对色彩的苛刻要求。

设计和印刷是对色彩要求最为苛刻的行业,在色彩的饱和度和还原准确性上都要求极高。IPS硬屏是目前显示技术中对色彩还原最为准确的技术,具有非常高的对比度,纯黑层次更为清晰,因此,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使用,普遍认为IPS硬屏液晶显示器有效缩小了设计与最后出品样本之间的误差。此外,现代医学对科学检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,IPS硬屏理想的黑色对比效果更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。相对来说,IPS面板的一致性更好,细节更多,适合超高灰度精细的显示要求。

9、尺寸优势

在液晶屏幕的尺寸上,硬屏与传统软屏液晶相比也明显具有优势。例如市面上主流的42寸和40寸面板,采用硬屏技术的42寸液晶电视比采用软屏技术的40寸面积上多了67.58平方英寸,这不仅仅是2英寸字面上的差别,而是整整多出了一个笔记本电脑。在42寸画面上更能完整显示数字电视的画面,因此消费者能够欣赏到更大画面的赛事。而40寸的画面则稍显逊色,边角上的小部分还显示不出来,还原画面有缺损。

应用范围

由于IPS技术的性能优异,许多厂家开始大量使用硬屏,大力推广IPS硬屏技术,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清晰和性能的液晶电视。硬屏液晶电视已经成为彩电行业的主流产品。在目前液晶电视各大品牌中,创维等品牌的高端产品使用IPS硬屏液晶面板,创维新近推出的全球第一台酷开液晶电视具有下载解码RM/RMVB格式网络电影播放,同时创维率先使用了IPS硬屏,该产品显示色彩、分辩率、清晰度等方面性能表现卓越,此外该公司独有的双屏技术和第三代六基色技术,对画质再进行优化处理,无论哪个角度都称得上至臻极品,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。

事实上,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领域如航天、医疗、设计、传播等行业,专家们都使用硬屏液晶而更有保障。

专业人士独爱IPS硬屏,主要在于IPS硬屏在动态清晰度、色彩还原准确、可视角度等方面的显著优势。首先相对于传统的软屏液晶,IPS硬屏拥有稳固的液晶分子排列结构,响应速度更快,因而在动态清晰度上具有超强的表现力,完全消除了软屏液晶显示屏在受到外界压力和摇晃时,出现的模糊及水纹扩散现象,播放极速画面时更杜绝了残影和拖尾,因此,对于时刻处在运动状态中的航天、汽车、地铁等行业均采用了IPS硬屏,以获得没有任何损耗的画质。

设计和印刷是对色彩要求最为苛刻的行业,在色彩的饱和度和还原准确性上都要求极高。IPS硬屏是目前显示技术中对色彩还原最为准确的技术,纯黑层次更为清晰,因此,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使用,普遍认为IPS硬屏液晶显示器有效缩小了设计与最后出品样本之间的误差。此外,现代医学对科学检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,IPS硬屏理想的黑色对比效果更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速度和准确。

之所以能够达到以上的显著优势,是因为IPS(ln-Plane Switching)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了水平旋转分子排列,因此相对于垂直排列的软屏液晶技术,其分子还原力更强,液晶面板也更加稳定坚固。不仅如此,IPS硬屏技术还使上下左右的可视角度大为延展,接近180度,在任何侧面角度内都可以观看到效果不打折扣的画质,对于航天、医疗等需要多角度观察、显示的领域,是不可多得的工具。

其实,不但是专业领域,在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电领域,由于其独特的优势,IPS硬屏液晶也被广泛的应用。而受行家的影响,大众消费者在选购液晶电视时也越来越倾向于IPS硬屏。

我们知道,买液晶电视要买高清的。但在市场上宣传的高清电视,绝大多数是指静态画面的清晰度。而我们看电视、玩游戏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观看动态画面。但传统的软屏液晶在显示动态画面效果上存在着硬伤,会出现残影、拖影现象。这也一直被消费者所诟病。因此,让消费者满意,就要求液晶电视响应时间短,有效控制动态显示的拖影、残影问题。而这正是IPS硬屏的强项。

辨别IPS硬屏

1、轻触液晶屏幕,若无水纹现象,则可确认为IPS硬屏;若出现水纹现象, 则可确认为软屏。

2、可使用放大镜,对比液晶分子形状图,全像素鱼鳞状方向朝左即 为IPS硬屏。

IPS屏幕谬论

有这样一种说法,所谓硬屏,就是在液晶屏表面加一层硬度较高的透明树脂材料保护膜。保护膜使硬屏具有一定的刚性,用手指轻摁,不会出现明显的暗影或其它一些面板上出现的水波纹现象。

而实际上,硬屏之所以硬(即触摸无水纹),并不是在液晶屏外面附加了树脂保护膜,而是由液晶屏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。硬屏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了水平排列的液晶分子结构,在受到外界压力时,硬屏的分子复原速度比垂直排列的分子快10倍。因此,在受到触摸时可以基本保持原样不变。不仅如此,在摇晃颠簸时,硬屏液晶也不会出现抖动、残影的问题,显示效果不变。

IPS屏幕可以说是随着苹果iPhone 4的热销而迅速走红。IPS屏幕也一跃成为目前技术最先进的屏幕。很多人都被这块屏幕超精细的显示效果所吸引,并且把所有设备中采用的IPS屏幕都等同于iPhone 4的屏幕。

实际上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。苹果在引用IPS屏幕的时候,加入了其特有的Retina视网膜技术,它可以将960×640的分辨率压缩到一个3.5英寸的显示屏内,使iPhone 4达到了惊人的326PPI(326像素/英寸),超过了人眼可识别的300PPI。所以显示会非常细腻。

上一页 回首页

CopyRight 2011版权所有 广安市广安区新蓝电脑服务中心 www.gaxinlan.cn

川公网安备51160202511897 蜀ICP备11008630号